一、中国文学常识
(一)古代文学
- 《诗经》: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 305 首诗歌,分为 “风”“雅”“颂” 三部分。“风” 为地方民歌,“雅”“颂” 是 “朝廷郊庙乐歌之辞”,其中《国风》价值最高。诗多为四言句型,两字一顿,偶数句末押韵 ,如《诗经・关雎》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
- 楚辞:由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创造。一般为七言,句中第四字常用 “兮” 字 ,如《国殇》:“操吴戈兮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。” 其确立了三字尾的节奏,对后世诗体发展影响深远,与汉赋也有关系,《离骚》也被称为骚体赋。
- 汉赋:主要特点之一是骈偶化,即上下两句对仗,如班固《西都赋》中 “左牵牛而右织女,似云汉之无涯” 。汉赋 “铺采摛文”,只能诵而不能唱,虽失去广泛流传的生命力,但其对仗形式被后世格律诗继承发展。
- 乐府诗:“乐府” 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,负责制定乐谱、采集民歌并训练乐工演奏,其歌辞统称 “乐府诗”,后文人拟作或改作的乐府诗,不一定能唱,也称为 “乐府” 。乐府诗多来自民间歌谣,以杂言为主,也有优秀的五言诗,如《孔雀东南飞》《木兰诗》等。
- 唐诗: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。律诗每首限定八句四联,五律四十字,七律五十六字,押平声韵,每句平仄、每篇对仗都有规定 ,如杜甫《登高》。绝句是截取律诗一半,格律与律诗相关。格律诗讲究押韵、平仄、对仗 。押韵即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,一般在句尾,偶数句末押韵,奇数句可押可不押 。平仄与汉语四声相关,古汉语四声 “平、上、去、入”,现代汉语四声 “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” ,古汉语四声演变为现代汉语四声有一定规律,且自齐梁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汉语四声后,将其分为平仄两类,古平声为平,古上去入声为仄 。在诗词中,要避免单纯用平声字或仄声字,让平仄两类字合理搭配 。
- 宋词: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,有许多词牌,每个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律和曲调 。如苏轼《念奴娇・赤壁怀古》、辛弃疾《永遇乐・京口北固亭怀古》等。词的风格多样,有豪放派和婉约派等 。豪放派气势磅礴、意境开阔;婉约派多写儿女情长、离愁别绪,语言婉转细腻 。
- 元曲:包括杂剧和散曲。杂剧是戏曲,散曲是诗歌 。关汉卿的《窦娥冤》、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等都是元杂剧的不朽之作 。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,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,语言通俗、形式自由 。
- 明清小说: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。施耐庵的《水浒传》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;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是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;清代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 ,这四部小说统称 “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” 。明代兰陵笑笑生的《金瓶梅》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 。
(二)近当代文学
- 鲁迅: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批判性 。代表作有小说集《呐喊》《彷徨》,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,杂文集《坟》《热风》等 。如《狂人日记》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,揭露了封建礼教的 “吃人” 本质 ;《阿 Q 正传》塑造了阿 Q 这一典型形象,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 。
- 郭沫若:在诗歌、戏剧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 。诗集《女神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,如《凤凰涅槃》等诗篇展现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和对新世界的向往 。戏剧作品《屈原》借古讽今,表达了对爱国精神的歌颂和对黑暗势力的鞭挞 。
- 茅盾:擅长长篇小说创作,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。代表作《子夜》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上海为背景,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挣扎与社会的复杂矛盾 。其作品具有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。
- 巴金:作品多以家庭生活为题材,揭示社会问题 。“激流三部曲”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,通过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,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青年的觉醒 。《家》中觉慧等青年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。
- 老舍: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,语言幽默诙谐 。代表作《骆驼祥子》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,反映了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;《四世同堂》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北京沦陷区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抗争 。
- 沈从文:其作品多描绘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 。代表作《边城》以优美的笔触刻画了翠翠等人物形象,展现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 ,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。
(三)古典旅游诗词名篇
- 《望岳》(杜甫):描绘了泰山的雄伟磅礴,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自己的雄心壮志 。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 成为千古名句,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。
- 《黄鹤楼》(崔颢):描写了黄鹤楼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思乡之情 。“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” 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,为历代所传诵 。
- 《枫桥夜泊》(张继):通过描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,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。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 情景交融,意境深远 。
- 《钱塘湖春行》(白居易):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,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。“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” 生动地表现了西湖早春花草的特点 。
(四)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
- 岳阳楼联:如 “四面湖山归眼底,万家忧乐到心头”,既描绘了岳阳楼周边的湖光山色,又巧妙地化用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 的名句,表达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。
- 滕王阁联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此联原出自王勃《滕王阁序》,将滕王阁秋日傍晚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,对仗工整,意境开阔 。
- 昆明大观楼长联:由孙髯翁所作,上联描绘滇池风光,下联回顾云南历史,全联 180 字,气势磅礴,内容丰富 。如 “五百里滇池,奔来眼底,披襟岸帻,喜茫茫空阔无边” 写滇池之壮阔 ;“数千年往事,注到心头,把酒凌虚,叹滚滚英雄谁在” 引发对历史的感慨 。
(五)历代游记名篇赏析
- 《岳阳楼记》(范仲淹):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,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,借景抒情,表达了 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 的旷达胸襟和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 的政治抱负 。文中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细腻生动,如 “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;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”,展现了洞庭湖的宏伟气势 。
- 《滕王阁序》(王勃):作者以精美的语言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盛大场面,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。文章辞藻华丽,用典丰富,如 “物华天宝,龙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” 。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 更是千古绝唱,画面感极强 。
- 《赤壁赋》(苏轼):此赋通过月夜泛舟赤壁的描写,以主客问答的形式,探讨了宇宙和人生的哲理 。文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优美描写,如 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“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”,又有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深刻思考,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。
- 《兰亭集序》(王羲之):记述了兰亭集会的情景,描绘了兰亭周围的自然风光 。作者由兰亭盛会引发对人生的感慨,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思考 。文章语言清新自然,书法更是被誉为 “天下第一行书” ,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 。
二、书画艺术知识
(一)书法艺术
- 发展历程
- 甲骨文:体现出线条美和单字造型的对称美,标志着书法艺术产生 。
- 金文: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,又叫钟鼎文、铭文 ,如《毛公鼎》《散氏盘》等铭文是其代表作 。
- 小篆:秦始皇下令 “车同轨、书同文” 后,小篆成为最初规范的汉字 。李斯等人用小篆书写的《泰山刻石》《琅邪台刻石》《会稽刻石》等,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进入新阶段 。
- 隶书:形成于战国晚期,成熟于汉代 。上承篆书,下启楷书,用笔通行草,提高了汉字书写效率,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和书法史上的革命 。汉隶代表作有《衡方碑》《张迁碑》《曹全碑》《礼器碑》《石门颂》等 。
- 草书:汉朝张芝擅长今草,被誉为 “草圣” ;唐朝张旭、怀素擅长狂草,有 “张癫素狂” 之说 。张旭狂草代表作品《古诗四帖》,也有 “草圣” 之誉 。
- 楷书:又称 “正书”“真书”,从汉隶和章草中蜕变而来 。笔画平直,结构整齐,字体方正,融艺术与实用为一体 。最初始于汉魏之际,鼎盛于唐代,称 “唐楷” 。东汉末年钟繇被称为楷书之祖,与王羲之合称 “钟王” 。魏晋南北朝时的楷书多用方笔,称 “魏碑”,代表作有《龙门十二品》《张猛龙碑》等 。“楷书四大家” 为唐代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与元代赵孟頫 ,颜真卿代表作《多宝塔碑》《麻姑仙坛记》,柳公权代表作《玄秘塔碑》《神策军碑》 。
- 行书: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,以简易为宗旨,实用性强 。东晋王羲之被誉为 “书圣”,其《兰亭序》被誉为 “天下第一行书” ,他与儿子王献之被称为 “二王” 。“宋四家” 为北宋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 。
- 书体特点
- 篆书:笔画圆润,线条粗细一致,结构对称规整 。
- 隶书:笔画有明显的波折,蚕头燕尾,字体扁方 。
- 草书:笔画连绵流畅,自由奔放,注重笔墨的气势和情感的表达 。
- 楷书:笔画规范,结构严谨,具有端庄秀丽之美 。
- 行书:笔画流畅,书写速度较快,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灵动 。
(二)绘画艺术
- 发展历程
- 远古时期:新石器时代的岩画、彩陶纹饰、青铜纹饰,确定了中国绘画艺术整体着眼、以线为主、平面构图的基本原则 。
- 战国时期:帛画《龙凤人物图》是可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 。
- 秦汉时期:绘画具备鲜明民族特征,流传后世的主要有壁画、画像砖、画像石 。
- 魏晋南北朝时期:绘画成为独立艺术,出现第一批有记载的著名画家 。三国时期吴国曹不兴是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 。东晋顾恺之专擅人物画,提出 “以形写神” 主张,代表作《女史箴图》《洛神赋图》 。
- 隋唐时期:敦煌莫高窟壁画突出,涌现一批艺术大师 。人物画方面,初唐阎立本代表作《步辇图》《历代帝王图卷》等;中唐吴道子有 “吴带当风” 之誉,被尊为 “画圣”,传世作《天王送子图》 。山水画方面,隋朝展子虔代表作《游春图》;王维倡导 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形成独特风格,被奉为文人画始祖 。
- 北宋时期:“画学” 列入科举,宫廷绘画兴盛 。山水画名家李成、范宽、郭熙等,花鸟画代表画家黄笙、崔白 。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将北宋民俗画推向高潮 。北宋文人画主张即兴创作,追求 “得意忘形” 境界 ,苏轼、文同墨竹以意趣为长,米芾、米友仁父子的 “米点山水” 独具特色 。
- 南宋时期:“南宋四家” 为李唐、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 。宋徽宗赵佶擅长工笔山水和花鸟 。
- 元代时期:盛行文人画,诗、书、画进一步结合 。重要画家有赵孟頫、“元四家”(黄公望、倪瓒、王蒙、吴镇)等 。
- 明朝时期:出现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,如浙派(戴进为代表)、吴派(沈周、文徵明为代表)、松江派(董其昌、陈继儒为代表)等 。明代花鸟画派有 “水墨写意派”(徐渭、陈淳为首)和 “钩花点叶派”(周之冕为代表) ,较有特色的人物画家陈洪绶,代表有版画《九歌》《水浒叶子》 。
- 清朝时期:早期 “四王”(王时敏、王鉴、王翚、王原祁)占据画坛主导地位 。江南遗民画家石涛、朱耷(号八大山人),石涛山水画成就高,朱耷花鸟画笔墨简练 。清朝中期以扬州八怪(金农、郑燮等)为代表的文人画派,追求个性,力主创新,对近现代绘画影响大 。明清时期版画和年画大为流行,版画随着市民文学的兴盛达到鼎盛,木版画也达到高峰 。
- 绘画分类
- 按题材:分为人物画、山水画、花鸟画 。人物画注重人物形象和神情的刻画;山水画描绘自然山水景色,表达画家对自然的感受;花鸟画以花卉、禽鸟等为描绘对象,借物抒情 。
- 按技法: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。工笔画线条工整细腻,注重细节描绘;写意画笔墨豪放,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。
- 装裱后款式:分为立轴、手卷、扇面、斗方、册页等 。不同款式适合不同的展示和收藏需求 。
- 中国画特点:以毛笔、水墨、宣纸为特殊材料,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,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 。注重意境的营造,常通过画面传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,诗、书、画、印相结合,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。
三、戏剧戏曲知识
(一)中国戏剧戏曲发展历程
- 先秦时期:出现了具有戏剧萌芽性质的歌舞和俳优表演 。如《诗经》中的一些篇章可能被用于歌舞表演,俳优则以滑稽表演为主要形式 。
- 秦汉时期:“百戏” 盛行,包括杂技、魔术、歌舞、角抵等多种表演形式 ,为戏剧的发展积累了表演技巧和元素 。
- 唐代:出现了参军戏,以滑稽表演为主,有两个角色,一个戏弄另一个,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,为后来戏曲的角色行当奠定了基础 。
- 宋代:杂剧和南戏形成 。杂剧在北方发展,南戏在南方兴起 。杂剧有完整的结构和表演形式,角色行当更加丰富 。南戏则具有南方音乐特色,以民间曲调演唱 。
- 元代:元杂剧达到鼎盛,成为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 。有严格的剧本结构、角色行当和表演规范 。关汉卿、王实甫、马致远等众多优秀剧作家涌现,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,如关汉卿的《窦娥冤》、王实甫的《
光华教育导游培训【高品质,好口碑导游证培训班】——国内权威导游培训基地,历时20年,毕业学员过万,连续10年通过率津门第一。
光华教育提供面授精品课程、户外实习课程、在线远程课程和俱乐部人脉构建四种学习方式。致力于为学员提供快乐高效、有价值的课程体验,注重对学员学习兴趣的培养,寓教于乐,集诱导式教学、互动式教学、体验式教学于一体。20年来,光华教育只做一件事,就是为旅游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!
天津光华教育有着业界一流的教学环境,有一批资深的讲师深入研究课程,并为各个主要培训课程研发出独家内部资料和视频,保证学员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。同时光华教育还为学员提供代办考试报名的业务,考试前专门开设考前串讲押题,确保学员的高通过率。光华教育力求为学员打造职业教育一站式服务,考试没有通过也可以免费重修。
如果想考取导游证欢迎来天津光华教育,这里有专业的团队和老师,可以让你快速取得导游证,实操课,视频教学,一课一测这里都有,助力你轻松快乐一步拿证!
报名热线:15022510736(欢迎加微信咨询,有资料分享哦~),报名地址: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百脑汇科技大厦1409室 ,报名时请您携带1张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、2张一寸彩色证件照。
a
上一篇: 解析天津导游证通过率的构成因素
下一篇: 天津导游证面试的考试形式与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