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天津,这座拥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城市,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,海河五大支流在此汇聚并流入渤海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和经济文化交流枢纽,历经岁月沉淀,形成了底蕴深厚、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。在天津导游证考试里,民俗文化知识占据着重要地位,全面且深入地掌握这部分内容,不仅是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,更是未来为游客精彩讲解、展现天津城市魅力的基础。
传统节日习俗
春节
天津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三 “小年” 拉开序幕,祭灶仪式是重要环节。传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,人们便摆上糖瓜等供品,希望用糖瓜甜住灶王爷的嘴,让他 “上天言好事”。天津人有句俗语: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,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,全家总动员大扫除,清洗器具、洒扫庭院,寓意除旧迎新、驱邪祈福。
除夕阖家团圆,年夜饭丰盛,饺子必不可少,且饺子形似元宝,有 “招财进宝” 之意。守岁习俗延续至今,一家人围坐看春晚、聊天,迎接新年钟声。大年初一,人们穿新衣,晚辈给长辈拜年,长辈发压岁钱,寓意祝福晚辈平安健康成长。
春节期间,古文化街庙会热闹非凡。踩高跷表演中,演员扮成神话、历史人物,踩着高跷做出各种惊险动作,象征新一年 “步步高升”;舞龙舞狮也备受瞩目,龙身舞动、狮子腾跃,寓意吉祥如意、风调雨顺。还有糖炒栗子、熟梨膏等特色美食,散发着浓郁年味,承载团圆、喜庆寓意。
端午节
天津端午节时,海河上龙舟竞渡场面壮观。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及纪念屈原等说法,比赛规则严格,多支队伍在规定赛道竞渡,鼓手敲鼓控制节奏,船员齐心协力划桨,场面热烈。周边配套民俗活动丰富,售卖香囊、五彩绳等传统饰品,香囊内装香料,有驱虫辟邪作用;五彩绳由五种颜色丝线编织,象征吉祥如意,人们佩戴以祈福平安。
中秋节
天津中秋节有赏月、祭月习俗,家庭团聚,摆上月饼、水果等供品,向月祭拜,祈求平安团圆。五大道中秋民俗游中,制作兔儿爷是特色活动。兔儿爷造型可爱,多为兔首人身,身着铠甲、坐骑老虎等,制作工艺包括塑型、彩绘等步骤,它不仅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,更寄托了人们对健康、平安、团圆的美好期盼。
民间艺术形式
杨柳青木版年画
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明代。制作工序复杂,分为勾(刻版)、刻、印、绘、裱五大步骤。画师先勾出画稿,刻版师傅将画稿反刻在梨木板上,接着套色印刷出轮廓,再由画工手工细致彩绘,最后装裱完成。其题材广泛,有喜庆吉祥的《连年有余》,神话传说类的《嫦娥奔月》,民间故事如《白蛇传》等,以色彩鲜艳、线条工整、构图丰满、人物形象生动为特点,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。
泥人张彩塑
泥人张彩塑由张明山创立于清代道光年间。其艺术特点以写实为基础,注重人物形象刻画,所塑泥人神态逼真、栩栩如生,色彩鲜艳明快、对比强烈,符合民间审美趣味又具较高艺术品味。制作工艺从选泥就极为讲究,需经晾晒、研磨、过滤等多道工序,捏塑时师傅凭借精湛技艺,将人物动作、表情精准塑造,彩绘环节更是为泥人赋予灵魂,使其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。
风筝魏风筝
风筝魏由魏元泰创立,其风筝造型优美、工艺精湛。选材上,选用质地坚韧、重量较轻的竹子做骨架,丝绸或薄绢做蒙面。制作工艺独特,如在骨架扎制时,采用榫卯结构,使风筝牢固且易于拆卸组装;在装饰上,运用彩绘、雕刻等技法,绘制出精美的图案,如花鸟鱼虫、神话人物等。风筝魏风筝不仅放飞效果好,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,部分大型风筝甚至成为艺术收藏品。
民俗风情与生活习惯
天津方言
天津方言具有独特语音、词汇和语法特点。语音上,声调与普通话有差异,如一声发音较低平;词汇丰富有趣,像 “嘛”(什么)、“倍儿”(非常)、“哏儿”(有趣)等;语法上,一些表达方式也独具特色,如 “嘛好吃”(什么好吃)。天津方言反映出天津人直爽、幽默、乐观的性格特点和热爱生活的态度,在日常交流、相声等艺术形式中广泛使用。
婚丧嫁娶习俗
天津结婚习俗丰富。婚前有订婚仪式,男方送彩礼,女方准备嫁妆。婚礼当天,迎亲队伍热闹非凡,新娘上轿前有 “哭嫁” 习俗,表达对娘家不舍。到男方家后,举行拜堂仪式,一拜天地、二拜高堂、夫妻对拜。喜宴菜品讲究,一般有 “四干四鲜四冷荤四炒菜” 等,寓意吉祥圆满。传统婚礼仪式流程还有跨马鞍、过火盆等环节,象征平安、日子红红火火。
丧事处理上,天津有停灵守灵习俗,一般停灵 3 – 7 天,期间家人守灵,亲朋好友前来吊唁。出殡时,有送葬队伍,孝子贤孙披麻戴孝。丧葬用品如纸扎的车马、房子等,寓意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无忧。
人际交往习俗
天津人热情好客,见面喜欢打招呼、聊天,一句 “您了吃了吗” 是常见问候语。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仪,尊老爱幼,对长辈称呼尊敬,如 “大爷”“大娘” 等。到别人家做客,会带些礼品表示尊重。朋友间聚会频繁,喜欢在饭桌上交流感情,分享生活点滴,氛围热闹融洽。
特色建筑文化
古文化街建筑
古文化街建筑风格体现明清韵味,多为砖木结构,青瓦坡顶,雕梁画栋。通庆里是典型代表,为四合院式布局,大门采用传统垂花门形式,门楣、墙壁上有精美的砖雕、木雕,图案有花鸟、人物、吉祥文字等,寓意美好。建筑整体布局紧凑,空间层次丰富,体现了天津传统民居的特色,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,是天津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盘山寺庙建筑
盘山有天成寺、万松寺等众多寺庙。天成寺历史悠久,始建于唐代,建筑依山而建,错落有致,融合了佛教建筑的庄严与自然山水的灵秀。其主体建筑有大殿、配殿等,大殿内供奉佛像,庄严肃穆,建筑结构采用传统榫卯工艺,坚固美观。万松寺周围古松环绕,环境清幽,寺庙建筑风格古朴,寺内碑刻众多,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,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
特色美食文化
狗不理包子
狗不理包子选料精细,采用半发面、水打馅工艺。包子褶花匀称,每个不少于 15 褶。馅料以新鲜猪肉为主,加入适量骨头汤及多种调料,味道鲜美,肥而不腻。其得名源于创始人高贵友(小名狗子),他做的包子味道好,生意火爆,无暇与顾客闲聊,顾客笑称 “狗子卖包子,一概不理”,由此得名。如今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美食代表,更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。
耳朵眼炸糕
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清末,因店铺位于耳朵眼胡同旁而得名。以糯米作皮,红小豆、白砂糖等为馅,经油炸而成。外皮酥脆,内馅软糯香甜,色泽金黄。制作工艺讲究火候和炸制时间,需炸至外皮膨胀、色泽均匀,口感香甜不腻,是天津人喜爱的传统小吃,常作为早点或休闲零食。
十八街麻花
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天津麻花代表。香、甜、酥、脆,久放不绵。选用优质面粉、植物油、芝麻、桃仁、瓜条等原料,经过多道工序制作。麻花粗细均匀,每根中夹有由多种小料配制的酥馅,吃起来口感丰富,回味无穷。其独特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天津特色旅游食品,深受游客喜爱,可作为伴手礼馈赠亲友。
煎饼果子
煎饼果子是天津人早餐经典选择,承载着天津饮食文化记忆。以绿豆面为主要原料,加水调成面糊,摊在烧热的煎饼铛上,打上鸡蛋,撒上葱花、芝麻,翻面后刷上甜面酱、腐乳等调料,放上油条或薄脆,卷起即可食用。制作简单快捷,口感丰富,既有绿豆面的清香,又有鸡蛋、油条等的美味,体现了天津人对传统口味的坚守和对简单、实在生活的追求,在天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。
总结
天津民俗文化丰富多彩,涵盖传统节日、民间艺术、民俗风情、特色建筑和美食等多个方面。在备考天津导游证考试时,考生要深入理解、记忆这些民俗文化知识,并学会灵活运用,将其融入到导游词中。在学习过程中,可以通过实地参观、观看相关纪录片、阅读书籍等多种方式,加深对天津民俗文化的认识和感受。祝愿各位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,在未来的导游工作中,能够生动、精彩地向游客展示天津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。
光华教育导游培训【高品质,好口碑导游证培训班】——国内权威导游培训基地,历时20年,毕业学员过万,连续10年通过率津门第一。
光华教育提供面授精品课程、户外实习课程、在线远程课程和俱乐部人脉构建四种学习方式。致力于为学员提供快乐高效、有价值的课程体验,注重对学员学习兴趣的培养,寓教a于乐,集诱导式教学、互动式教学、体验式教学于一体。20年来,光华教育只做一件事,就是为旅游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!
天津光华教育有着业界一流的教学环境,有一批资深的讲师深入研究课程,并为各个主要培训课程研发出独家内部资料和视频,保证学员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。同时光华教育还为学员提供代办考试报名的业务,考试前专门开设考前串讲押题,确保学员的高通过率。光华教育力求为学员打造职业教育一站式服务,考试没有通过也可以免费重修。
如果想考取导游证欢迎来天津光华教育,这里有专业的团队和老师,可以让你快速取得导游证,实操课,视频教学,一课一测这里都有,助力你轻松快乐一步拿证!
报名热线:15022510736(欢迎加微信咨询,有资料分享哦~),报名地址: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百脑汇科技大厦1409室 ,报名时请您携带1张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、2张一寸彩色证件照。
a
上一篇: 天津导游资格证考试:面试服装与礼仪
下一篇: 天津导游证:报名费用大揭秘